公司简介

一、企业概况
       韩城市合力煤焦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韩城市龙门镇龙门冶金工业园区。公司创建于1990年,注册资金壹亿元,业务涵盖洗煤、焦炭生产、运销,焦粒焦沫、煤焦油、粗苯、硫酸铵、硫磺、焦炉煤气生产及销售。目前公司形成了多方位、立体式的产销、运销综合性商业体,业务范围广,渠道体系完善。公司秉承“建一流企业、树百年品牌”发展理念  ,坚持“产品标准化、管理制度化、操作流程化、安环日常化”管理理念,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壮大,合力公司已发展成为韩城龙门焦化新典范。


二、工艺装备
       韩城市合力煤焦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具有年产100万吨的2*55孔ZHJL5552D型捣固焦炉焦炉和与之相配套的化产设施。公司安全、环保通过省上验收,取得正式批复;在焦化生产布局、项目核准、工艺装备、主要产品质量、资源能源消耗及副产品综合利用,安全、环保指标和清洁标准等方面已达到国家行业准入条件,2015年11月份通过国家工信部的验收。


三、公司环保
       环保政策日趋收紧的形势下,企业变被动环保为主动环保,持续不断加大环保投资,不断提升环保装备和管理水平,始终保持企业的竞争力。环保方面先后累计投资超4亿元。一是改造升级了推焦装煤地面站等部分环保设施;二是投资新建烟气脱硫脱硝、电厂脱硫脱硝、vocs、低氮燃烧、水深度处理、熄焦水治理设施等多套环保设施;三是更新换代环保设施及在线,更换最新一代在线设备,数据及曲线图更加清晰准确。各项指标达标运行,切实为保障生产打下良好基础。四是清洁生产日常化,配置专业的清扫车、洒水车,实行每天“四扫四洒”;五是焦油渣、粗苯渣等固废危废规范处理。按照环保要求,交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公司处理,符合安全和环境保护符合国家标准。六是投资400万元对生活区和生产区绿化改造升级,打造生态化园林企业。


四、项目投资
       持续增加企业投资信心和发展后劲。近年外界多种因素和政策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,但我们依旧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,多个项目规划建设依旧有序展开。公司2021年分别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干法脱硫并投运,烟气脱硫具备了一备一用的条件。投资4000万元建设焦炉封闭大棚项目,2021年12月建成投运,意味着合力公司成为陕西首家实现焦炉封闭的焦化企业。投资1000万元建设高标准中控室,实现化产工艺分散控制到集中控制的跨越转变。投资2.1亿元投资建设干熄焦及余热发电项目,该项目可大幅提升余热余能利用,同时降低大气污染,节约水资源。


五、职工福利
       公司为全体干部职工缴纳五险一金,节假日福利,交通补助,学历提升奖励,伙食补助,不定期举办运动会、文艺晚会丰富干部职工精神生活,提高公司内部凝聚力。同时投资400万元对综合楼进行改造,大幅提升质量,降低价格,补贴员工就餐。高规格洗浴设施,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。免费洗衣超级福利,让干部职工随时保持有干净工服更换,大大提升个人和公司整体形象。可容纳50人和300人的中大型会议室和多功能厅,为举办专业培训、中大型会议、各种娱乐活动提供场地和条件。健身房和活动室,配置专业健身器材和体育器材,丰富干部职工业余生活。


六、公司荣誉
       合力煤焦公司直接为社会600余人提供了就业场所和家庭稳定收入的经济保障,吸纳社会运输车辆300多台,近三年累计纳税超1.3亿元,为地方区域的经济健康发展作出长久杰出贡献。
企业先后被陕西省乡镇企业局授予“优良级企业”、韩城市政府授予“先进企业”、“明星企业”、“民营十强企业”、“重合同守信用”、“纳税二十强”、“重点保护企业”、“生态园林企业”等称号。


七、社会责任
       公司始终倡导“实业兴国 回报社会”的初心,热衷社会公益事业,履行企业责任,体现企业担当。自脱贫攻坚开始以来,企业积极参与,主动联系包联单位和帮扶对象,用实际行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。


       2018年出资资助板桥镇五四村5名大学生实现大学梦。2019年6月帮助板桥镇五四村贫困户修建新房。同年又出资帮助板桥镇王村解决吃水难的问题。2018年-2020年连续三年出资资助芝川镇徐村姐弟俩完成大学学业。2019年帮扶韩城市第一个党支部所在的范庄村。公司连续五年每年出资资助五名贫困大学实现大学梦。2020年积极践行消费扶贫。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,第一时间给韩城市红十字会捐款,捐赠防护服,为防疫大局略尽微薄之力。2021年企业为汛情受灾严重的商洛市洛南县捐赠防汛救援物资。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超百万元。


八、发展规划
       紧跟政府政策步伐,紧跟时代行业潮流,提前谋划企业发展。1、坚持走绿色环保发展道路。守好环保这个底线,通过投资新建、改造升级、加快在建环保节能项目落地投运,不断提升公司的环保装备水平,使公司始终处在行业先进水平之列。2、兜住煤炭消费底线,有序减少直接排放。通过降低生产消耗、运输方式转变和比例调整等方式,减少直接排放,争取做到“近零”到“净零”的突破。